网站首页 | 频道介绍 | 社科要闻 | 社科动态 | 社科论坛 | 学术交流 | 学科建设 | 社科人物 | 域外传真 | 社科服务 | 科研管理 | 社科书刊
学术年会 | 规划研究 | 社科文摘 | 社科普及 | 社科百态 | 科学博览 | 社科纵横 | 学界观察 | 社科研究 | 文艺天地 | 综合资讯 | 论文在线
学术动态 | 繁荣计划 | 科研成果 | 科技动态 | 科普知识 | 社科图片 | 科普园地 | 学术团体 | 投拆留言 | 联系我们
 
 一  
老区:农民的好村医——杨书忠
(2013/10/23) 点击:983 关闭

寻找2013感动长治人物系列报道之二

老区:农民的好村医——杨书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0-22日     0602

“杨书忠医师在山西省里有名,在长治市里有名,在村里有个好口碑。”这是长治县卫生局李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杨书忠医师,年过七旬,辛辛苦苦在医疗战线上干了一辈子,离休后返乡仍在家乡从事乡村医生工作。采访时,我们从他所在的荫城镇北漳沟村卫生所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他家庭住址的。当迈进他家门槛,我们说明来意,他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

杨书忠从1956年参加工作,1960年调入内王村卫生所工作,1979年又调入荫城镇卫生院,到1997年退休。在这将近五十余载的工作生涯中,杨医生凭借高超的医术和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获得了当地乡亲们的的拥戴,并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劳模。但他从来不认为这是什么名气,用他的话说:“这是上级领导对我的一种信任”。是啊,还有一种乡亲们发自内心的对他医术以及人格的信任,这,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杨老先生,并没有像常人一样放弃工作去享受天伦之乐,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为百姓服务,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党的医疗事业。但是,他还不是党员!

杨医生原是壶关县人,早年跟着来到长治县内王村,看到这的人民因为没有乡村医生而饱受疾病的折磨,小小年纪的他就想:我要是一名乡村医生该多好。这一年是新中国的1956年,这年的他才仅仅14岁。也是从那时起就跟着曾祖父学医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藏着一个梦:长大了做一名人人待见的医生。

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杨书忠来说,即使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对医学耳濡目染,但要真正的学好医术无疑比登天还难。当与他年龄相仿的同学都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已经放弃一切,开始学医了。由于个子矮小,他就踩着凳子抓药方,一边学一边看,为了查找某个病症的治疗方法,有时三天三夜都难以合眼,废寝忘食更成了家常便饭。也曾因为太苦太累有过放弃学医的思想,可当白天在村里看到一个个患者病痛情况时,他最终还是咬咬牙关坚持了下来。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赤脚医生”只能挣8个工分,可他无怨无悔,总是干得有滋有味。他说“没有比治病救人更重要的事情了”。1971-1972年,因为当时农村医疗水平不高,医护人员缺乏,满腔热血的他决定组织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医术为乡亲们服务;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点起蜡烛为大家培训,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他先后对50多名人员进行了战场救护、伤口包扎、中药采制等方面的培训,而现在这些人当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员分配到该县各个村镇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他们与杨医生一道竖起了一面“治病救人,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的医疗大旗。

杨医生擅长运用中医、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疗法治疗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等。尤其是在治疗面瘫神经方面,杨医生月累计接诊超过400多次,病情明显改善者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在妇科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接生人数达1000多人,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家乡——长治县内王村,村民称他是 “好人”。这个称谓不仅是说杨医生的医术高超,更是因为他为乡亲们服务的热心。2003年,“非典”席卷全国,杨医生为了给全村人做好预防措施多次借锅熬药,曾记得他拿了四个馒头便去大山里采摘防疫草药,一去就是一整天。回来后,他还自己将采摘来的药草熬成草药发给乡亲们。那是他最为忙碌的时期,不仅要为村民治疗平常的病证,更要时刻警惕“非典”的侵袭。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自己没昼没夜的努力,为的是啥?为的是百姓得健康。终于,他带领全村老少安全度过了那段非常时期。

 杨医生作为赤脚医生,保证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健康,帮助乡亲们一次又一次的度过了难关。但是,娄兰作为杨医生的老伴,作为杨医生最为亲密的家人,她的眼泪向我们诠释了一切。采访中她告诉我们:“当时有位村民在分娩的时候难产,手足无措的家里找到杨医生,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左右,已经入睡的杨医生外套都没来得及披就赶往患者家,也许是他把老天都感动了吧,那夜一整晚都下着倾盆大雨,老人说那大雨也是几十年没有见过的。在杨书忠医生的帮助下,孕妇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临走时,患者家人向杨医生深深的鞠了一躬,杨医生却只是淡淡一笑说:‘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职责’。走出门,已是艳阳高照。这时我们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刚刚出生,我也需要他的照顾,但是由于担心病人的病情不稳,他还是每天都到患者家里查看病情并照看病人,直到患者康复。”说到这儿娄兰已经是泪流满面,哽咽道:“我嫁给他没享过一天福,但我不抱怨,因为我知道他在做好事,我得支持他,不能拖他后腿。”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艰苦,杨医生作为乡村医生工资很少,甚至都不够维持全家五口人的基本生活。因此,娄兰经常在白天用手推车为附近砖厂运砖,晚上又得拖着疲惫的身体为三个孩子洗衣做饭,就这样娄兰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的医生丈夫,支撑着整个家庭。直到有一天这根支柱过度劳累而垮塌,中年的娄兰不幸被确诊为心脏病。刚刚熬出头的一家人又遭到了致命的一击。为了治疗老伴的病,杨医生带着老伴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进行治疗,这一来便花掉了全家人几十年来所有的积蓄。

    自1956年工作以来,杨书忠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并没有多少积蓄。落后的农村,村民就靠种地维持生活,看了病付不起钱,那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事情,杨医生从来不计较这些,他总是先把患者的病看好,至于钱的问题他总是说:“下次吧”;其实,他心里知道村民们也没有多余的钱。每当村民看到瘦骨嶙峋的杨书忠医生总是穿着缝了又补补了又缝的衣服时,他们想着,实在拿不出治疗费用,就纷纷拿面粉、小麦等自家种的粮食来抵药钱。尽管这样,至今在杨医生家仍然可以看到一叠叠发黄的欠条。他用那些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杨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常常有远处的患者请他看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需要他都随叫随到。因为交通不便,他便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的家中,最远曾到过黎城、潞城、高平、陵川等地,但无论多远,杨医生从来不会在患者家吃饭,不多拿百姓“一针一线”。

1979年,得知杨书忠医生要调到荫城镇卫生院工作,乡亲们急了,担心杨医生就此离开,村委领导和村民得知后来到杨医生家里,村委书记握住杨医生的手说:“老杨,你走了,全村人怎么办,内王村不能没有你!”在村委领导和村民挽留下,杨医生决定:“挤出工作之外的时间,早起晚睡为乡亲们看病”。从那以后,起早贪黑成了家常便饭。2011年初,有人慕名而来,以丰厚的条件邀请杨医生到城市大医院坐诊。杨医生放弃了,他说:“内王才是我的根儿,我走了,内王人民怎么办”。

如今,杨医生已是一位有71岁高龄的老人,他依然为内王村人民服务着。我们看到在杨医生的办公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59年来,杨医生情系百姓,扎根农村,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所学到的知识倾注到乡亲们身上,以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怀,救死扶伤,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华美的奏章。

当记者问起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只说了一句:“我做的还不够。”看着眼前这位已过古稀之年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百姓服务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他不是一名党员,但他始终心系百姓,履行着一个医生该履行的义务。我们多想替他圆一个“中国梦”:71岁入党并不晚!他为党做了一辈子的医疗工作,为人民医了一辈子的病,够格了,杨老先生! 

在告别老人的一霎那挥手间,我们“感动长治”采访(摄制)组一行4人仍然从心底里深深的敬仰这位慈祥的老人,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继续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郭泽清

 

该图为医生杨书忠

 

链接   qq空间      腾讯网    人民网

网友评论

评论     请先登录,如果您尚未进行注册请先注册

 

内容
 
 
 
 
 
 
 

服务信息
中央印发《反对浪费条例》:取消一般公务用  
共筑中国梦建功在三晋 山西追梦人:大山深  
学者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七大新意  
我市举办地震综合应急演练  
我省抢修全国现存唯一“有题记”元代民居  
“改革”将成为中国的最优“刺激计划”  

大家爱看

专家谈人民币对内贬值:8年间1千元缩水至  
习近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发挥我国妇  
“山西媒体综改行”采访团在我市集中采访  
中纪委: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送礼之  
安监总局通报中储粮、中石油两起重大火灾事  
中央四个月内三提“党政机关停建楼堂馆所”  

手机看新闻视频新闻视频


新闻资讯

山西省桑产业科技联盟在沁县成立
出台优惠政策 搭建发展平台——我省百
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太原多措并举缓解
太原通过融资平台为255户中小微企业
到2015年,“百企千村”工程将带动
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将在汾阳7月20日

视觉焦点
2013中国山西食品工业博览会开幕
神十首次太空授课引关注 王亚平今日担
少睡80分钟=1个汉堡+1袋薯条
第二届关博会本月30日开幕 全新关公
李克强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你们是不断线
群际威胁:报纸掐上矿泉水

科普作家
李元与《飞上太空看星星》
张景中:在苦难中升华
“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
焦国力
《科学成就健康》
马丁·加德纳
   
 

地址;中国.山西.长治
联系人;王文斌 电话:13593250093 监督电话:0351-3509490
晋ICP备11005587号 晋工商印广登字【2011】第58号
Copyright©2012-2013 中亚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