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老区的铿锵玫瑰
——记振东集团砖壁基地技术员韩亚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4日 06:00
在武乡县砖壁村,山西振东集团创建的设施农业观光园(简称砖壁基地)里,研究生韩亚平扎根基地,服务老区的事迹令人钦佩。她2011年7月从山西农大毕业时,适逢振东集团筹建的总面积350亩(其中蔬菜240亩)的砖壁基地招人。砖壁村2010年人均收入仅2600元,她想象不出这个地方的农民生活多艰难。招聘现场,韩亚平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所学知识首先应该奉献给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至今仍很贫困的老区人民,为此她向招聘人员投上了自己的简历。
谁说女子不如男
她被录用了,基地正在筹建,实际的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多。住在老乡家里,饭要自己做,澡也洗不上。但她不管这些,考察划线、落实地块,干什么都冲在前面,从不叫苦,不久就得了一个“爷们”的称号。去年8月份雨水较多,果园里的草长得齐腰深,韩亚平冒着小雨一个人在地里清点果树苗。110亩的果园由17块不相通的土地组成,其中有两块还是坟地。头发湿了,衣服也湿了,这些她都没放在心上,她一边数树苗,一边拿棍子敲打草丛惊蛇,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她真的害怕,但一工作起来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脑海中偶尔也掠过放弃的念头,但她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就数完了。就这样她真的做到了,胆也比原先大了。10月份果树修剪,她一个人在果园居然呆了8天。
砖壁冬天气温较低,管道被深埋在1.3米的地下。有次水管漏水,通知施工方两天了也没人来修,这棚里的菜可是等不及了,韩亚平带着两个女工找到漏水的地方毅然挖了一下午,挖开了7米左右,找到漏水的原因,并及时进行了封堵。第二天蔬菜终于喝上了水。虽然一个个都很疲惫,但心里不由得佩服自己:谁说女子不如男!
亚平说,种大棚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不论晴天雪天都得往地里跑。大棚的棉被没有防雨膜,只有雪停才能放棉被,不然棉被上积雪不化,第二天就没有办法卷起来。有一次,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到晚上8点雪依旧飘飘洒洒的下,大家商量着一起看电视,一直到晚上十一点雪才停,他们披上大衣出来,雪后的夜格外的静,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脚下的咯吱咯吱声。在这样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用了近两个小时他们才把所有的棉被都放下来,一个个冻得腿都快木了。
摸索培训新方法
偌大的一个园区,只有四名工作人员,韩亚平是唯一的技术员,本想再招两个技术员,可总也招不来。大量的农活主要靠村里的农民来做,但是园里的工作又不同于一般的农活,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这就需要培训。单就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茄子、尖椒、青椒等大路菜通用的技术就有整地施肥、划线起垄、育苗移栽、浇水追肥、植株打理、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打老叶等。而这些蔬菜分别又有不同的管理技术,比如西红柿要整枝打叉、点花、落蔓、换头、打顶,黄瓜要除卷须等。此外每种蔬菜在配方施肥、病虫防治、温湿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各有不同。可大部分农民工从来没种过菜。韩亚平的办法是:在某一项技术授课前,集中进行现场讲授、操作演示。授课中她发现大家接受快慢不同,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谦虚认真,有的东张西望还打岔,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口干舌燥,效果却参差不齐。亚平就发动大家互教互学,自己则说说这个、教教那个,重点是盯着最差的,不厌其烦地说一遍,做一遍,直至都学会。有些农民自由散漫,不喜管教,她就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给他们讲道理,使其安心工作。基地农民工流动性很大,有的全套技术学会了,回家自己种菜了;还有的找到新活儿干几天不干了;新来的还得从头教起。也有的人当时理解掌握了,可过一段时间又忘了,还得重新培训。所以,培训的任务很重。最难的是,蔬菜种下去一天一个样往上长,往往是这项技术刚教过,下一项技术又得开始教。可她还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做,比如47个棚每天要巡视一遍,发现蔬菜发病生虫了,她得赶紧配制药物进行熏蒸。棚里施用的基肥和追肥是她从老乡家买的鸡粪和蔬菜专用营养液。她每天都和工人一起值班。如此多的工作缠绕在一起,常常使她忙得不可开交,只好把许多事情放到下班后来做。但对培训她可是一点也不敢放松,因为只有农民掌握了技术才能种好菜,公司和农民才能双赢,而自己才算称职。今年年初,她想了一个办法,利用晚上整理每一项种植技术的要领、方法、操作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的理论,然后制作成彩页发给农民。这样一来改变了农民参加培训不做笔记的习惯,帮他们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现在近2万字的彩页就要编成了,“到时候效果一定很好。”她说。
她能说会写一身本领,心地又善良,特别是传授技术一点儿不嫌麻烦,所以大家都能较快地学会多项技术。大家说:这多亏了年轻的韩老师。
不悔青春献老区
砖壁村位于武乡县东北部山区,距县城45公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自来水、洗澡塘,就连基地的水也是从10公里外的一座水库里引来的,既浇蔬菜也供食用。到基地还有一大截土路,一下雨就进不去也出不来,三五天不能通车。可就是这么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她却干的乐呵呵的。去年5月,因操作不当,导致部分果苗死亡,韩亚平因此被罚款,公司总经理怕她辞职,劝她说:“你可不能给我撂挑子走人啊!”她说:“绝不!我要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11月她和园区张经理因为工作发生了争执,张经理怕她心里有负担,专门向她道歉,她笑着说:“放心吧领导,既然我选择了这个工作,就会坚持下去把它做好!”
她说到做到,就是那身蓝色工装,一年四季穿在身,每天天不亮就钻进棚里忙活。去年亩产蔬菜均超1.2万斤,比同类棚亩增产2000斤,被集团总部评为“特级劳模”。她对农民工的事格外关心,建议领导将目前的工人日工资改为和产量挂钩,使他们多劳多得;同时,针对一部分外村农民工每天都有很长时间在路上颠簸,她又建议领导今年上冻前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这两项建议均已被采纳,正在筹划中。至目前基地共安排农民工40余人,每人每天工资40—50元不等,共支付农民工工资100余万元,部分的实现了公司助农增收之目的。对此韩亚平十分欣慰,她永远不会忘记,省委袁书记4次视察园区时对她的鼓励和夸奖,她将一如既往干下去,直到砖壁老区的人民都能幸福达小康。

图为韩亚平
编辑:郭泽清
连接 qq空间 人民网
网友评论
评论 请先登录,如果您尚未进行注册请先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