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站导航
首页 | 要讯 | 经济 | 教育 | 能源 | 环保 | 交流 | 廉政 | 民生 | 法治 | 旅游 | 食品 | 地产 | 致富 | 交通 | 医疗 | 观察 | 法规
资讯 | 图片 | 维权 | 环球 | 法眼 | 书画 | 党建 | 健康 | 文体 | 研究 | 社科 | 聚焦 | 留学中介 | 奇闻轶事 | 热点专题 | 频道介绍
今天是:
 
 
绿色与环境 | 能源与低碳 | 舆情与舆论 | 投资与理财 | 廉明与清风 | 科学与论坛 | 交通与律法 | 法治与援助 | 教育与技能 | 养生与保健 | 食品与健康 | 影视与摄影 | 致富与财经 | 医药与器械 | 外埠与资讯 | 旅游与服饰 | 网络与科技 | 消费与生活 | 艺术与名人 | 地产与建材 | 餐饮与娱乐 | 外埠频道
 
 锟饺碉拷专锟斤拷  
“营改增”:千亿减税计划将如何释放张力?
(2013/8/13) 点击:22981 关闭

中国青年网

   一场专业改革正紧锣密鼓地为在全国铺开做着准备,8月1日,“营改增”范围将从12省市扩至全国,减税规模预计全年达两三千亿,而税收杠杆拨动的却不仅是减税本身,改革张力在以减税为主线的循迹中愈加厘清。

   两三千亿元———该如何定位这样的减税规模?如果拿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约10万亿元计算,“营改增”的减税比重占2%到3%。也许有人会认为,作为当前结构性减税的重中之重———“营改增”的减税规模是不是应该更高?

   在一些业内人士的观察中,一方面,在中国现行税制格局中,“营改增”带来的是最可行与最有效之间最大公约数的减税;另一方面,随着“十二五”时期“营改增”向整个服务业全面推进,预期的减税效果也将持续放大。

   中国现行19个税种中,增值税与营业税在税收中的比重超过40%,两大主体税种几乎涉及每一家企业,而中国几乎90%以上的税收来自企业。所以,同时在这两大税种上做文章,无疑可以实现一种更大规模的减税。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指出,“营改增”是两大主体税种联动带来的更大规模的减税,这也使得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企业、居民间的收入此消彼长,政府实现大规模减税,才能为企业、居民收入增长创造条件和可能。

   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国家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现代化的企业分工已很难去区分增值税的税基———货物与营业税的税基———劳务。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使税收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一道隐形的墙,使二者相互割裂。

   如用一句通俗的话去解释“营改增”,那就是以前企业成本也要计税,现在成本可以抵税,减少了服务业的重复征税,实现减负。在“营改增”的先行先试中,90%的企业税负下降,而小规模纳税人更加宽泛的认定,也力促中小企业降负程度达40%。

   降负给企业带来更多选择。“营改增”获益后,广东平成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波决定加大投入,提升企业的科技附加值。事实上,在采访中,很多在“营改增”中降负的企业选择了扩大投资、提高生产技术。

   “营改增”在给企业降负的同时,也打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隐形的墙。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一面使企业为实现成本最低化去拆分细化,一面又因抵税上的环环相扣而紧密合作,这是一种更具现代性的企业特征。

   普华永道间接税主管合伙人胡根荣指出,“营改增”拨动了成千上万的经济细胞,它以为服务业减负为切口某种程度上实现对经济之躯的激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税制公平的实现,中国将会用一套统一的流转税制度去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一体发展。

   税收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中国两大主体税种的大转换可能带来的是两指弹出万般音的改革张力。这种张力在层层传导中将提高整个社会的活跃度,也为这项专业改革写下了必要的民生注解。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税收是成本的一部分,成本降低,创业空间就加大,有了创业能直接带动就业。‘营改增’促进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会直接扩大就业空间,可以稳定就业,还可以提升就业质量。”


服务信息

大家爱看

手机看新闻视频新闻视频


新闻资讯


视觉焦点

图片新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主办:中共太原市海之星辰商务广告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
地址:中国-山西《中亚传媒网》编辑部 邮编:030013
电话:0351-3170233 (传真)
国内热线:13903409329 海内外热线:13961809773
监督电话:18701114331 邮箱:sxhzxc@126.com
晋ICP备11005587号-1 晋工商印广登字【2011】第58号
Copyright2008-2030 中亚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076号    晋ICP备110055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