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书写工具的转变及绘画创作形式的多样化,砚台已经从单一的实用功能演变成集实用、观赏、文化交流于一身的艺术品。一方面砚的地位提升了,另一方面,也因为观赏与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不少不良的风气,甚至给今天的砚台收藏带来一些误区。
误区一:体量越大越有价值
很多人认为,砚台是越大越好,就好比很多人买衣服,认为布料跟价格成正比,这种想法是明显不对的。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张得一表示,先不评价这些行为的好坏,先思考一下砚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功能和作用。虽然砚台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具有那么重要的使用价值,然而,不管怎样,我们在探讨砚台发展的过程中,总不能完全偏离了其本意吧!
一方好的砚,应该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实用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清代诗人施闰章曾说过“愈工愈俗,是为石灾”。由于本来石材就具有了天然品质,名砚更如是,而倘若制砚者做的美工太多,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这样几乎完全偏离了砚原有的概念了。因此,不论大小,装饰的东西只能是作为映衬,而不能过分雕琢。
误区二:年代越久越有价值
这需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综合考量。每每提起古董收藏,不少人首先会认为年代越久远越好,或者在某个年代,材质越稀有越光滑便越名贵。这似乎并无过错,然而,对于应该全面考虑问题的收藏来说,又似乎过于片面。这里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年代决定论;二是材质决定论。
“首先,我们一定要走出年代越久越值钱的误区。我们通常评价一个古砚,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看造型,造型一般能看出该砚台所属年代人们的审美趣味;第二、看纹饰,除了同样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审美趣味之外,还能通过纹饰来判断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以及审美追求;第三,铭文,所谓‘砚台,有名则灵’,铭文是直接承载了该时代的文化信息,我们不但可以直接了解到当时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考古发现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评价一块古代砚台的价值,看的是其承载了多少文化信息。如果一块并没有任何迹象能反映出其所处年代的文化信息的砚台,充其量也就是一块石头或者原材料,它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提升。
由于古代有很多砚是就地取材,有些造型非常美,但不一定材质非常稀有或者造工细腻,甚至还有一些是用泥陶做的,可能也没有任何的雕刻纹饰,但可能刻有大量文字,那这样的砚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则是其他只有材质光鲜、雕饰繁琐而没有文字的砚台所不具备的。”
误区三:谨防大师
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乱挂头衔,权威崇拜早已不是鲜见之事,尤其对于标准多样不一的艺术品市场,往往专家就是权威的代表,“大师”之称也在行内到处横生。有些收藏家在自己刚刚入门收藏砚台不久,就因为过于相信“大师”,花了很多价钱购买了一个刻有“某某大师刻”的砚台,后来才发现,这个砚台并非这位大师的作品,而是其通过商品市场购买之后,自行刻画落款。因此,收藏砚台,不能过于依赖“六名”,就是名砚、名坑、名品、名师雕刻、名人题铭、名家收藏,一定要学会自己判断,我们要知道,真正有实力的大师是不会挂一些乱七八糟的头衔的。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书法第一网·官方商店现推出:广东肇庆原产地老宋坑8寸精品端砚!